一张空床位,是急诊科与儿科的“兵家必争之地”,也是实习医生张宇翔与护士张乐瑶“不打不相识”的战场,在这座三甲医院最忙碌的交界区,床位永远比患者少——张宇翔的白大褂下藏着对生命的绝对理性,坚信资源应向重症倾斜;张乐瑶的燕帽下裹着对患儿最柔软的坚定,认为“孩子等不起一分一秒”,他们的“梁子”,从一张被争抢的留观床开始:夜班时的眼神交锋,会诊时的据理力争,抢救时的“你进我退”,让急诊走廊常年回荡着“这床该收我的病人”与“孩子高烧40度必须留观”的“战火”。
可当流感季的浪潮席卷病房,当呼吸机成了最紧俏的“战略物资”,这对“冤家”被迫成了“战友”,共享值班室的折叠床,轮流守着同一个早产儿的保温箱,他在她被家属误解时递上病历本,她在他手术失误后默默递来热咖啡——原来,理性与柔软从不是对立面,而是在生死时速中,渐渐长成了彼此最可靠的支撑,直到他接到援非调令,那张曾让他们“反目”的空床位上,多了一张纸条:“这个床位,我给你留着。”而她追到机场,塞给他一盒贴着“抗疟药+胃药”标签的药丸——抢了一辈子的床位,原来真正想抢的,是对方身边的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