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浸梨花》
民国初年,江南烟雨如丝,青石板路蜿蜒至镇口“济仁堂”药铺,少主沈砚舟着一袭月白长衫,指尖药草香未散,却在梨园初见白浸棠时,乱了半生心绪,那日梨花纷飞,她于戏台唱《浸梨花》,水袖翻飞间眼尾泪痣如沾晨露,清亮嗓音穿透雨幕,唱得他心头一颤——却不知这温婉名伶,身藏淬毒刀锋。
白家曾是江南望族,遭军阀强占祖宅、屠戮满门,她隐姓埋名混入戏班,只为等一个复仇契机;沈砚舟表面是药铺少主,实则为贫苦百姓诊脉的“隐医”,不知她身世,只觉她眼底霜寒,偏生想用医术暖她心,一曲《浸梨花》成媒,他赠她梨花银簪,刻“舟行棠岸,风雨同浸”;她回戏帕一方,浸梨花香,绣“砚承墨色,情浸山河”。
乱世容不下风月,军阀盯上戏班秘籍,汉奸窥探药铺秘方,她的复仇剑锋直指仇人,他的医术成双刃利刃,他为她执剑入局,从悬壶济世到江湖漂泊;她为他焚尽戏服,从冷眼复仇到柔肠百转,梨花盛时,戏台后巷许“生同梨花白,死共梨花落”;梨花落时,血雨腥风里,他以身挡子弹,她抱着他泣血而唱。
五十年后,江南梨花依旧胜雪,再无人唱起那曲浸透深情的悲歌——梨花落处,是乱世里两个灵魂用生命写就的,关于爱与守护的绝响。